查看完整版本: 意識細心、極細心還是意識
頁: [1]

GWZW 發表於 2014-7-31 02:31 AM

意識細心、極細心還是意識

本帖最後由 GWZW 於 2014-7-31 02:31 AM 編輯

這裹有一篇關於意識的文章, 裹面說到意識是如何生起的, 也談到了意識的種種變相, 並且提到意識並不是大乘禪宗証悟的標地, 個人非常喜歡此類引証的探討, 請各位看看 :

意識細心、極細心還是意識

意識是什麼?在《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72中解釋:「問:意識界雲何?答:意及法為緣所生意識,是名意識界。」(CBETA, T27, no. 1545, p. 371, a8-9)

意識心不管多麼細膩都是意識範疇,因為 佛陀在聖教經典上就說過:「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故。」也就是「根、塵、觸」而生,都是所生法,有生則必定會滅故,所以是無常。《雜阿含經》卷9也說:【佛告比丘:「眼因緣色,眼識生。所以者何?若眼識生,一切眼色因緣故。耳聲因緣、鼻香因緣、舌味因緣、意法因緣意識生。所以者何?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故。是名比丘眼識因緣生,乃至意識因緣生。」】(CBETA, T02, no. 99, p. 57, c17-22)所以說,眼根與色塵接觸為因緣,而出生了眼識……,乃至意根與法塵接觸的因緣而出生意識,所有各種各類的意識,包含細意識、極細意識等,都是以意根與法塵接觸為因緣而出生的。《大寶積經》卷73〈25 界差別品〉說:「如是,若知聲、若知香、若知味、若知觸、若知法,或知六根所緣、所知,是名意識界。」(CBETA, T11, no. 310, p. 417, a8-9)所以經論清楚明白說明,生活中之色、聲、香、味、觸、法等所緣、所知,都是意識界範疇。

意識細心如何生起?

在大乘佛教唯識宗,有一首有名的偈:「八個兄弟共一胎,一個伶俐一個呆,五個門前做買賣,一個在家把帳開。」

這首偈的意思告訴我們:每個有情身中各自擁有一個常住的、能出生萬法的實相心─第八識如來藏。第八識如來藏含藏其他七個識的種子以及善惡業種。由於有情眾生從久遠以來就一直執著於自我的存在,就從如來藏的種子中出生第七識意根;之後遇到適當的助緣,其他六個識就會現起,第八識與所含藏的這七個識不ㄧ不異地和合運作,形成可愛不可愛種種生滅的境界相。因此說八個兄弟共ㄧ胎。其中第七識意根從久遠劫以來就一直存在,擅長作主、最為伶俐喜愛攀緣一切法,不會思索分析計劃,是有覆無記性,因此稱為伶俐。第八識如來藏不會六塵、不貪不厭、不計算分別,無覆無記性因而稱之為呆。五個門前作買賣,五個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因為隨同意識運作所以就通有覆有記性,必須透過五根門頭接觸五塵才有辦法作買賣,(成就造作善惡業因或償還善惡果報)。再經由五識收集來的資訊,(五識只能了別粗相) ,爾後一個(第六識)在家把帳開,有覆有記性,就像軍師能了別細相;擅長思惟、整理、分別、歸納後,再呈報給第七識有覆無記性的意根做決定(以如來藏中所含藏習氣種子對法塵做反應)。也就是說七識心是待緣生起的(其中第七識意根因為眾生的執著性而一直存在),如果遇到觸緣,則會從如來藏中顯現出六識的功能作用,伴隨著善惡業種現行,每天每時每刻剎那剎那生住異滅的呈現在吾人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舞台中。

經由上述偈意,即可得知,意識心是依於(五根、五塵、意根、五識、法塵) 諸法為緣所生起的,意識心它是如來藏所輾轉出生的法,而能夠清楚明白了知的意識心,不僅無法常住於每個當下(於可愛或不可愛境界時),念念變異。有一個簡單的現觀可以對照,就是我們每天在睡覺時意識心不就斷滅了嗎?醒來時又生起了。證明意識心絕對是生滅的法,更遑論能夠帶到未來世。

極細心還是意識

《舍利弗阿毘曇論》卷3〈問分〉解釋:「雲何麁識?若識欲界繫,是名麁識;雲何細識?若識色界繫、無色界繫,若不繫,是名細識。」(CBETA, T28, no. 1548, p. 545, b29-c2) 意識界中,無論於三界中的麤、細、極細意識都是意根與法塵相觸之後而有的無常生滅境界之法。

《楞嚴經》卷1雲:「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CBETA, T19, no. 945, p. 109, a10-11)

意識心是緣於【五根、五塵、意根、法塵】,是如來藏所輾轉出生的法,而能夠清楚明白了知,即使滅一切見聞覺知(離五根、五塵),乃至極細意識心(在四禪八定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定中不反觀自己的覺知心),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定中的一念不生,但仍然還有對法塵的少許分別),都仍然是在意識心的範疇裡面。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雲何是中,更容他物?」

根、塵、識三位都是同一個虛妄性,六根是無明生死結縛的本源。意識心無法到達無漏、真淨、實有,意根觸緣起遍計執性,業惑由生自取輪迴枉入諸趣。

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如《般若經》雲:「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若照見根、塵、識三同一虛妄,唯一圓成清淨菩提涅槃元清淨體,才是符合本自涅槃無漏真淨啊。

意識心不是證悟的標的

《馬祖道一禪師廣錄(四家語錄卷一)》卷1:「唐開元中,習定於衡嶽傳法院,遇讓和尚,知是法器。問曰:『大德坐禪圖什麼?』師曰:『圖作佛。』讓乃取一磚,於彼菴前磨。師曰:『磨磚作麼?』讓曰:『磨作鏡。』師曰:『磨磚豈得成鏡?』讓曰:『磨磚既不成鏡,坐禪豈得成佛耶?』」(CBETA, X69, no. 1321, p. 2, a11-15 // Z 2:24, p. 405, c5-9 // R119, p. 810, a5-9)
唐朝開元年間,馬祖道ㄧ於衡嶽傳法院習定時,遇到懷讓禪師,懷讓禪師知道馬祖道ㄧ是個法器,因而想攝受他,於是就問:大德您坐禪是為了什麼呢? 馬祖答:「為了作佛啊」!於是,懷讓禪師便去取一塊磚,來到庵前磨此磚,馬祖問:「您磨磚作什麼」? 禪師答:「我磨磚作鏡」,馬祖說:「磨磚豈能成鏡」,禪師說:「磨磚既然不能成鏡,那麼坐禪豈能成佛呢?

打坐到一念不生的時候清清楚楚,這仍然是意識啊!因為沒有離開欲界,仍然觸知欲界五塵,所以它還是意識心。意識心是被出生的法,佛菩提道所要親證的實相心是本來自在的,不是與五塵境界相所相應的見聞覺知心,誠如《維摩詰所說經》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第八識自心彌陀是不與六塵覺知心相應的,因此打坐所得定境顯然與成佛無關。

修諸外道猶未能證得解脫

《瑜伽師地論》卷90:「何以故?彼諸外道,雖得定心乃至極遠證得非想非非想定。然猶未能於六觸處以其五轉,如實了知。心正離欲,證得解脫。」(CBETA, T30, no. 1579, p. 809, b28-c2) 。
聖教論述為何這樣呢?像那些外道以禪定之意識細心修得ㄧ念不生,乃至證得非想非非想定。然猶不及聲聞人一樣,於六觸處以其五塵相轉,因為心正離五塵欲,因此能夠証得解脫果。

《優婆塞戒經》卷1〈4 解脫品〉:「善男子!諸外道等獲得非想非非想定壽無量劫,若不能得解脫分法,當觀是人為地獄人。」(CBETA, T24, no. 1488, p. 1037, b1-3)

《優婆塞戒經》解說:善男子,像那些外道以意識細心修得ㄧ念不生乃至證得非想非非想定壽命無量劫,倘若不能證得解脫分法,去取證解脫果的話,那麼可以知道此人是個地獄人。

結論

不管是清清楚楚,能夠分別善惡的意識心,打坐到一念不生、無念的離念靈知細意識心或者是極細意識的非想非非想定中境界,都仍然是在意識識陰範疇裡面,跟大乘佛法所證菩提根本是風馬牛毫無不相干。大乘所證的菩提心第八識如來藏,祂是本來離念、諸入不會的,本來自性清淨的,不是透過修行才離念,第八識祂是不用修行的,不是用意識心去修來才能證得的。

意識心的功能是要拿來熏聞佛法,能夠檢擇正邪,於菩薩道用意識心尋覓自心如來藏,用意識心汰換無漏有為法,轉依菩薩種性行四攝法,循序增上得以轉識成智坐道場。意識心用來思考如何護持正法,救護利樂眾生才是正理。千萬不要以無念定境境界誤以為證得禪宗的開悟明心,那就冤枉了;那是落於外道呀!「寧可執有如須彌山,不可落空如芥子許。」否則經過無量劫後,福報享盡,結果下場會是成為地獄人。因意識長劫處於少想,意識界功能變劣、變差,轉身會再隨異熟果報墮落為毛毛蟲的業報喔!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lkk2ktw 發表於 2014-9-10 10:09 AM

窺基大師說:『如說汝細心。即我第八識。』。


顯揚聖教論卷第五無著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問阿賴耶識於六識中何識所攝。答通六識所攝

大般涅槃經

佛道亦爾一而無二。為眾生故種種分別。復次善男子。譬如一識分別說六。若至於眼則名眼識。乃至意識亦復如是。善男子。道亦如是一而無二。如來為化諸眾生故種種分別


成唯識論

生死等位別有一類微細意識。行相所緣俱不可了。應知即是此第八識。

宗鏡錄

三【細】屬賴耶。
六麤屬意識

《一心法契經》說:「我唯建立一種識。所餘之識。非建立焉。所以者何。一種識者。多一一識。此識有種種力。能作一切種種名字。而唯一識。終無餘法。是故我說建立一種識。所餘之識。非建立焉。」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1:「實義門。雖有八識。然隨機門。但有六識。六七八識。同第六攝。」...<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GWZW 發表於 2014-9-11 04:23 AM

意識心不是證悟的標的

如何評判是正法還是邪法 ?

在佛法中,如何評判是正法還是邪法 ? 這是學佛人 都應該要面對、思惟、撿擇的一個問題。
世尊在經中(如《佛臨涅槃記法住經卷1》、《佛說法滅盡經》、《楞嚴經卷第九》 等)已預記末法時期,天魔波旬遣魔子魔孫披如來衣,住如來家,食如來食,壞如來法。在此末法的現在,邪法充斥盈野也就不足為奇了。面對浩翰無邊的佛法,到底那一個是正法,那一個是邪法  ? 若無仔細的思惟與篩檢,而將邪法誤以為正法,並依之而薰習、修學而不自知,其果報可能無法想像,甚至有比破戒(《大慧普覺禪師書》卷26)而下墮三惡道還嚴重的可能,如是豈非冤枉至極 ? 學佛人應知佛法中,只有依 佛的正法修學才有正果可得、可證,若依邪法修學而欲得正果豈非癡人說夢。

在佛法裏,何謂是正法與邪法呢 ? 依法修學而能成就親證果位者即是正法,不能成就證果的法皆是邪法。那又該如何評判呢 ? 佛法由 釋迦牟尼佛所開示、教導而傳下,故正法與邪法的分際,本就應以 世尊的經律做為正邪的評判標準。亦即;如與  世尊所說經律的義理相契合的法即是正法,如有相悖者即是邪法。

例如; 世尊在《阿含經》中授記當來下生 彌勒尊佛,由此當知,在 彌勒尊佛下生之前,必定無應身佛住世。然而,在 彌勒尊佛下生之前的現在,竟然有人敢自稱為活佛(如蓮生活佛盧勝彥)、默認為佛(如為《看見佛陀在人間:印順導師傳》寫序的印順法師) 、無上師(如青海無上師) 等。如是籠罩人的假佛正是 世尊所預記的壞如來法者。此輩凡夫不僅自欺欺人,甚而在 彌勒尊佛下生之前,竟連 佛都敢冒充、敢公然違逆 世尊的授記,更何況是佛法。如是壞如來法者之魔子魔孫的邪師們會有正法可說嗎 ?

更離譜的是竟然還有如藏傳佛教 (除了覺囊巴一派外, 其他教派本質都是喇嘛教已非佛教)所謂的即身成佛的法。有智慧的學佛者即可思惟;如果真有即身成佛這麼快速即可成佛之法,那麼大慈大悲的 世尊為何捨此捷徑,不把這個捷徑傳給祂的弟子,還說成佛要三大阿僧祗劫 ? 又何必辛苦四十九年的三轉法輪呢 ? 有智慧的佛子應該信受奉持 釋迦牟尼佛世尊之所說的還是相信這些西藏密宗「大師」所說的呢 ?更何況藏傳佛教所傳無上瑜伽的雙身修法都是破壞  佛所制不邪淫戒的戒律。邪淫在世間法上都被苛責、犯法、不被允許的,更何況在世出世間法的佛法中了。學人當知:壞 佛戒律的法必是邪法絕非正法。

世尊的五時三教皆以第八識如來藏為本而說,故凡所說的諸法,唯有深淺廣窄之別,絕無矛盾之處。大乘佛法深廣微妙,若有人依文解義不知、不解、不證第一義諦如來藏,詐言大乘非佛說 ( 世尊已預記於《佛藏經卷中》,此外依《梵網經》言大乘非佛說亦已犯菩薩戒)。若大乘非 佛說,那是誰說 ? 居然有人比 世尊的證量更高而能說出 世尊所不能說的大乘妙法,這豈非証明 世尊不是無上正等正覺 ? 如是不知、不解、不證第一義諦妙義,卻敢貶佛、謗佛、謗法、不信 佛之「大師」所說之佛法有何正法可言 ?

佛法乃實修、實證之法,故必是可修、可證,依序修學,乃至成佛。然佛法必以不生不滅的法界實相─第八識如來藏─為基礎,是故凡否定不生不滅的如來藏而代之以生滅的六識論者(如印順法師著的《佛法概論》p.111否定第七、八識,而建立「不可知、不可證之意識細心」),依之所說之法必是無常生滅(六識無常生滅故),必與  世尊依八識所說五時三教的正法相違,必非正法。

佛法不外解脫道與佛菩提道。初轉法輪(二乘法)的解脫道以如來藏(阿含經中稱為本際,入胎識的識,或齊識而返的識) 為本 ,修學者只要斷我見、我所、我執即可證得解脫果。若無不生不滅的第八識本際存在,而觀一切苦、空、無常、無我、或緣起性空,如是而修而學,終致一切皆空,豈非成斷滅空 ?既然一切皆空,修學佛法又有何益 ? 不依如來藏而言的一切皆空、緣起性空即成斷見、無因論的外道邪見。邪見非正見、非正法,行者依此修學,不僅學之無益更會有不可愛的異熟果報。學佛人豈可不慎 ? 二乘法的解脫道以知有本際(即如來藏) 不壞,現觀五陰十八界的虛妄、苦、空、無常、無我,再依 世尊所教的四聖諦、八正道斷除五陰的執著(唯本際如來藏獨存) ,這才是修學聲聞解脫道的正法。依此正法修學、觀行,方有解脫果可證、可得。若仍執持任一陰(如識陰中的離念或有念靈知的覺知心,即意識心)為常住,此即是常見。常見、斷見皆非正見,依之修學不得初果。一切邪見、邪法皆因執六識為本故,不解阿含經中 佛所說入胎識的識、非我不異我的我、如來藏、…本際等等即是第八識之意。故若以六識為本的法,必非正法,無果可證因未斷我見(又名薩迦耶見)故。

而修學二、三轉法輪(大乘法)菩薩道的必備條件則是福德與智慧。故應依序修行六度婆羅蜜以累積福德資糧與智慧,經由善知識的導引而親證法界實相如來藏心(第八識)─即所謂的明心─生起般若的總相智,進而眼見佛性即得別相智,再依善知識的攝受,依序修行而證道種智、一切種智終至成佛,此為修學佛菩提道的正法。菩提者覺悟 佛所說的道,唯佛法中獨有。若言其他菩提(如環保菩提等)皆是自創佛法名相 (另如印順法師自創的「滅相真如」、昭慧法師自創的「業果報系統」等),非 世尊的佛法中本有。在此末法時期,邪法冠上佛法名相而混淆正法者,不勝枚舉。例如藏傳佛教把雙身法冠上「無上瑜伽」 ,或如將雙身法之女性伴侶冠上「佛母」,法王、灌頂、…等,雖名相相同,但其內涵卻南轅北轍。此外更有外道假 佛之名所造之偽經如淨除妄想(即一念不生的意識境界) 即可成佛(最正覺) 的《大日經》、菩薩的大威力超過如來的《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根識不分的《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等等,故有智慧的修學者當檢驗其名相、經典之內涵是否與世尊所說的義理、經律相違,不可為其名相、經典所惑,而將邪法、偽經誤為正法、真經。

要言之,在此邪法橫行的末法時期,有智慧的佛子,當以 世尊以第八識如來藏為本所說的經律做為評判是正法還是邪法的標準。並依正法熏聞、思惟、實修、實證才不會唐捐其功、誤入歧途,才有菩提正果(解脫果、佛菩提果)可證、可得,也才不會被邪師依六識為本的邪法所誤導、所害。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lkk2ktw 發表於 2014-9-11 09:46 AM

本帖最後由 lkk2ktw 於 2014-9-11 11:50 AM 編輯

GWZW 發表於 2014-9-11 04:23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當以 世尊以第八識如來藏為本所說的經律做為評判是正法還是邪法的標準。並依正法熏聞、思惟、實修、實證才不會唐捐其功、誤入歧途,才有菩提正果(解脫果、佛菩提果)可證、可得,也才不會被邪師依六識為本的邪法所誤導、所害蕭才是邪師

大般涅槃經
譬如一識分別說六。若至於眼則名眼識。乃至意識亦復如是。善男子。道亦如是一而無二。如來為化諸眾生故種種分別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waroro 發表於 2014-9-11 12:04 PM

本帖最後由 waroro 於 2014-9-12 12:34 PM 編輯

GWZW 發表於 2014-9-11 04:23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要言之,在此邪法橫行的末法時期,有智慧的佛子,當以 世尊以第八識如來藏為本所說的經律做為評判是正法還是邪法的標準。
雖然我對平實導師不太認識,但就版上看到他的一些論述,大致上也是依照佛經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好像所有文章,非得把第八識與如來藏連在一起?

文章看這看著,看到第八識與如來藏連在一起,就知道是平實導師一派說的 {:31:}

因為少有法師會這麼用,除了是特別深入要解釋兩者關係


其實第八識在一般用法是無明的有染的

所以才有轉識成智,轉第八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之說,否則也不用轉了

真如,自性,真心,本心,已經有太多名稱好用了

何必非得要這樣用呢? 當獨有標記嗎?{:36:}...<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lkk2ktw 發表於 2014-9-11 05:10 PM

本帖最後由 lkk2ktw 於 2014-9-11 05:11 PM 編輯

GWZW 發表於 2014-9-11 04:23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印順法師自創的「滅相真如」
經查沒有這回事
http://yinshun-edu.org.tw/en/search/node/%E6%BB%85%E7%9B%B8%E7%9C%9F%E5%A6%82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GWZW 發表於 2014-9-12 03:48 AM

waroro 發表於 2014-9-11 12:04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雖然我對平實導師不太認識,但就版上看到他的一些論述,大致上也是依照佛經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好像所有 ...

其實第八識在一般用法是無明的有染的
所以才有轉識成智,轉第八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之說,否則也不用轉了
真如,自性,如來藏,真心,本心,已經有太多名稱好用了


阿賴耶識的確要轉, 也正是所謂的"悟後起修", 經典也是這麼說, 大大如果有興趣, 不妨將下段經文仔細看看, 最後一段的"修除心體中的不淨法種" 不正就是大大說的"轉"嗎 ? :

佛說如來藏,以爲阿賴耶 :

《大乘密嚴經》卷3:

「佛說如來藏,以爲阿賴耶;
 惡慧不能知:藏即賴耶識。
 如來清淨藏,世間阿賴耶;
 如金與指環,展轉無差別。」經文語譯:

【佛陀所開示的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佛門內外許多的的知識們,都不能知道.「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如此甚深的義理。十方諸佛所證如來無垢識,其實就是由因地時的阿賴耶識輾轉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賴耶識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後的如來無垢識的過程,就顯示出阿賴耶識心體就是如來無垢識心體,是沒有差別的;就如同將黃金打造成金指環的過程,金指環是由金體輾轉打造而成,金指環還是原來的金體,所以金體與金指環體是沒有差別的。】

行者在因地時證得阿賴耶識,雖然能觀見阿賴耶識體如同黃金一樣的清淨無染,但卻是函藏著無明貪愛等業種、函藏著七識心所相應的不淨種、所知障隨眠…等,所以透過福慧雙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賴耶識體中的所有不淨種子修除淨盡、把阿賴耶識體中所有一切法種都全部證得,成爲如來無垢識而成就佛道。過程如同在找到黃金以後,把黃金打造成金指環。所以經文中的「金」是比喻阿賴耶識,所以經文接著開示:

《大乘密嚴經》卷3:

「譬如巧金師,以淨好真金,
 造作指嚴具,欲以莊嚴指;
 其相異眾物,說名爲指環。
 …………
 當知賴耶識,即名爲密嚴,
 譬如好真金,光色常充滿。」

整段經文都是將阿賴耶識比喻爲金,!四大之大種性自性乃是阿賴耶識所具備的自性之一,所以阿賴耶識入胎以後,依父精母血、無明貪愛等業力(或菩薩願力)…爲緣,而能依其大種性自性來成就色身;而所成就的色身無常敗壞。然而這段經文的「指環」乃是比喻「如來清淨藏」,不是比喻身體。

《大乘密嚴經》卷1:「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出過欲、色、無色、無想於一切法自在無礙,神足力通密嚴之國,非諸外道二乘行處。與諸鄰極修觀行者,十億佛土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俱,皆超三界心意識境。」本寶典一開始就點出密嚴佛國淨土,不是外道乃至二乘行者所能到達,更而點出密嚴淨土乃是超出三界的境界。

《大乘密嚴經》卷1:「佛亦如是,化形普降於諸世間,隨眾生心所樂不同,皆使蒙益。無空見者,復令當詣密嚴佛國。如其性欲而漸開誘,爲說一切欲界天王自在菩薩摩尼宮等諸安樂處,乃至諸地次第十方佛土功德莊嚴,盡於未來隨機應現。」

寶典打從卷一開始,就說明 佛降生於世間,隨眾生心性根器不同而宣說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大乘等不同的法道,眾生只要信受,都能得到利益。而不著二乘空見者,也就發大心修學大乘菩提而發願成就佛道者,就會教導這些大乘行者親自到達密嚴佛國淨土,親自領受密嚴淨土的種種境界。

《大乘密嚴經》卷1:

「解脫者亦爾,惑盡而清涼,
 入於無漏界,密嚴之妙土。
 此土最微妙,非餘所能及,
 佛與諸菩薩,清淨之所居;
 三昧樂現前,以此而爲食。
 欲生斯土者,當修真實觀。」

密嚴淨土乃是無漏法界,一切淨土中最爲微妙,沒有其餘淨土可以及得上密嚴淨土。密嚴淨土乃是諸佛以及菩薩們清淨的居住處。想要到達密嚴淨土的行者,就要修習真實觀,也就是修學如何能真實觀察到密嚴淨土的方法。要觀察密嚴淨土,就要知道密嚴淨土究竟是何樣的境界:

《大乘密嚴經》卷2:「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言:密嚴佛土是最寂靜、是大涅槃、是妙解脫、是淨法界,亦是智慧及以神通諸觀行者所止之處;本來常住,不壞不滅;水不能濡、風不能燥,非如瓶等勤力所成,尋復破壞。非諸似因及不似因之所成立,何以故?宗及諸分是不定法,諸宗及因,各差別故。密嚴佛土是轉依識,超分別心,非諸妄情所行之境。 密嚴佛土是如來處,無始無終,非微塵生、非自性生、非樂欲生,不從摩醯首羅而生,亦非無明愛業所生,但是無功用智之所生起。……」

密嚴淨土是寂靜極寂靜的境界,由此可知密嚴淨土的自住境界中是無六塵、無七識妄心的境界,所以是最寂靜的淨土世界。是大涅槃的境界、是微妙解脫的境界、是清淨無染的境界,也是具備般若智慧的菩薩行者所依止之處。密嚴淨土「本來常住、不壞不滅」,也就是說密嚴淨土不是依眾生業力而出現在三界世間的,是無始以來,本來就存在著的淨土境界,所以盡未來際都不會壞滅的淨土境界。水無法把密嚴淨土沾濕、風亦無法把密嚴淨土給吹乾;換句話說:地水火風都無法破壞密嚴淨土。密嚴淨土是法爾如是的從無始以來就這樣存在著,沒有一因一緣可以出生祂。

一切佛國淨土都是該佛國之 佛於因地時,發願而歷經佛道的成就所成的淨土世界,都是微塵所成的器間世界。爲何唯獨密嚴淨土卻不是因緣所生、不是微塵所成的器間世界?經文接著開示「密嚴佛土是轉依識,超分別心,非諸妄情所行之境。」密嚴淨土是超出語言文字、心想的境界,一切言語心行皆到不了密嚴淨土的境界,原來密嚴淨土是唯心淨土的境界,並不是世間中的佛國世界,而是唯心淨土的自住境界。所以密嚴佛土是一切眾生的自心如來的自住境界,是沒有開始也永遠不會壞滅的心體。

所以 佛是要大乘行者都親自到達密嚴淨土的境界,就是要行者們都證得自心如來,親自領受自心如來的種種殊勝而難可思議的境界。到了卷三,經文的最後,終於爲大眾直接說明眾生自心如來 – 密嚴淨土是哪個心:

《大乘密嚴經》卷3:

「當知賴耶識,即名爲密嚴。」

一切眾生第八阿賴耶識就是「密嚴佛國唯心淨土」。因此 佛施設了教外別傳,使用種種機鋒幫助弟子們所證悟的密嚴淨土,就是第八識如來藏,這也就是禪宗自西天初祖金色頭陀大迦葉尊者在靈山見 世尊拈花所悟的心,傳自西天第二十八代祖,也就是 菩提達摩尊者,又傳自東土而成爲東土的禪宗初祖;而後歷經一花開五葉,從 六祖大師以後,禪門興盛,一直傳到今天,所悟的心,就是「阿賴耶識密嚴淨土」。

《大乘密嚴經》卷1:

「至於密嚴已,漸次而開覺;
 轉依獲安樂,寂靜常安住。」

在卷一時,就已經開示大乘行者證得「阿賴耶識密嚴淨土」以後,就能親自去體驗、領受阿賴耶識種種的功能體性,所以「漸次而開覺」,隨著所證而令所覺悟智慧次第增上。所以一切成佛的法種,都是阿賴耶識所持,阿賴耶識當然就是如來藏,成就佛道就是要從到達「阿賴耶識密嚴淨土」開始故。

不論是從卷三「藏即賴耶識」等上下文,乃至綜觀整部經文,都不斷在闡釋「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修學大乘就必須要證阿賴耶識,從證得阿賴耶識以後,次第修學其總相的智慧、別相的智慧、函藏在阿賴耶識體中一切種子的智慧,而成就佛道。也就是說:要成就佛道,就是要從證得阿賴耶識開始,而阿賴耶識體中函藏著成佛的一切法種,所以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在證得阿賴耶識以後,開始修除心體中的不淨法種,開始修學驗證心體中一切種子,就是「由金打造成金指環的過程」。打造的過程,就是「展轉」。金指環還是由金打造而來的,所以說「金與金指環無差別」。就如同成佛所證的如來無垢識是由阿賴耶識所打造而成的,所以阿賴耶識與如來無垢識「展轉無差別」。......<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lkk2ktw 發表於 2014-9-12 09:51 AM

GWZW 發表於 2014-9-12 03:48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阿賴耶識的確要轉, 也正是所謂的"悟後起修", 經典也是這麼說, 大大如果有興趣, 不妨將下段經文仔細看看 ...

不要斷章取義了!!


《宗鏡錄》卷100:「如來藏者。即第八阿賴耶識。密嚴經偈云。如來清淨藏。世間阿賴耶。如金與指鐶。展轉無差別。以諸佛了之成清淨藏。異生執之為阿賴耶.......」


整段秀出來,意義就非常明瞭啦:

「金」喻清淨如來藏,「指鐶」喻阿賴耶識。換言之,是阿賴耶識之清淨體性即如來藏。所謂如來藏即阿賴耶識,只是略語,不能就望文生義認定阿賴耶識「等於」如來藏,就好像 金 並不即等同 指鐶 ,是一樣道理。

如果讀經讀論都這樣望文生義的話,那麼佛言「諸法不生不滅」、「眾生本來成佛」....等等,試問又該當如何解讀呢?

聰明諸君當善分別矣~~~~...<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勤灭贪欲 發表於 2017-2-23 03:28 AM

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
頁: [1]